自我教育:从实践中发现自我、充实自我、创造未来的重要途径
对于一般学子来讲,听老师的话、完成课堂作业乃是本分。此外无须做更多的事情,届时一纸文凭到手,安身立命足矣。但对于有追求的人而言,学校的教育还远远不够,充其量,它仅仅能提供基础的知识、理论等方法和原料,真正要把这些内容镕冶一炉,发现自我、充实自我、创造未来,则必须依靠自我教育。
自我教育前提应该是在积极、热烈而非被动、消极投身相当数量的实践基础上,慢慢体会自身的所能、所不能、所愿、所不愿、所知、所不知以及社会所需、所不需,综合各方面的感受而总结、提炼乃至升华。渐渐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人生道路。
笔者曾经有一个方法自测个人天才,诸位不妨暇时一试:独处时澄心静虑,扪心自问:往昔所为,平淡无奇、可有可无者,绝无禀赋;曾经喜爱而虽弃不惜者,或有天分;而乐此不疲、断不可缺者,则必有超群之天才。
“大匠可以授人以规矩,不能使人巧”,父母、师长所可传授者,规矩方圆也,而不可言传者,“巧”也。这一“巧”字,乃是最精彩的人生体验。虽父子、兄弟不可相传。除去天分之外,父母家教、学校教育所难以传达的尚有心理承受能力、对人、事、机遇敏锐的感知和把握、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毅力等等,这些,才是一个人真正立足、发展的重要环节。天分之充足者大之;气质之偏狭者补之;知见之不足者增之;他人之优长者融之。这些只能在社会大熔炉中锻造、升华。
于今的大部分在校学子,随着大流自少及长,基本上没有机会思考人生,对于学校门外的世界大体茫然。“学生腔”源自对社会的肤浅认知。早早觉醒于自我教育的人,必然有个人的超群的实践体验,
对待时间、机遇、知识等等有独特的感知,也最能娴熟调动各方面的资源来提升和完成自己。
机会存在于周围的角角落落,只要一个人能真诚对待自己和周遭,通过大量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认真体悟生活中给予你的每一次点拨,把这些慢慢积累起来,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咀嚼,那未来的人生图景会渐渐展开在面前。佛家讲“戒、定、慧”,首先是去除一切的妄想和贪欲,不随波逐流,不凑热闹起哄,让自己的精神定下来,冷静思考自己、思考社会、思考现在和未来,不怨尤,不妄作,这样,真正的智慧才可能出现。曾记得某学生和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的对话:
“陈老,您是数学大师,您能不能告诉我们在数学领域,哪个方向是热门?”
“我不知道什么是热门,你们也不要追逐热门,你们的任务,就是把自己从事的领域变成热门。”
问题是平庸的问题,但回答却是智者的回答。视一切无谓的诱惑为无物,在自己的人生目标上勇猛精进。淡定的话语中,包含着一个探索、发现者全部的坚韧、智慧和满足。
人们习惯于向后看,看看过去年代的大师们,从他们成功经验中找寻滋养自己的成分。这固然不错,但有一条,过去大师的成就大体代表过去,时移世易,变法宜矣。处于不同的时代、恃有不同的禀赋、遭逢不同的机遇,一个人想要完全步前人后尘,往往是咫尺千里。即如父子、师生,其间差距,不啻千万里。一个人必须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,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,是向同代人借鉴经验。虽然同代人不大愿意承认同代人,但毫无疑问,每个时代都会留下属于自己时代的大师。或许这一百年后的大师此刻正在你周围,其貌或不扬,其名或不显,但他们的做法却代表了未来的方向。“温故而知新”不仅仅涵盖知识,它还包含着对于歷代成功经验的总结和运用。
文章关键字:自我教育, 实践体验, 个人成长, 人生规划, 智慧启迪
作者:东海新闻网
编辑:L